在“双碳”目标和 ESG 理念加速落地的背景下,企业和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碳政策频繁更新、ESG 披露标准复杂多样、碳排放数据高度碎片化。面对海量、多源、异构的数据,企业要跟上政策节奏、满足合规要求、对标行业水平,变得愈发困难。
行业亟需一种能整合数据、穿透信息壁垒、提供智能洞察的工具。而在广州,有人正在将这些问题变为机会。
从“非技术人”到“数据产品开发者”
不是程序员,也不是产品经理,用他的话讲是“研究技术的文科生”。他叫幸伟恒(Ryan),是广州探碳科技的创始人,拥有近十年双碳行业经验,同时是全国首届碳金融专业方向学士。
他的开发方式不是写 Python 脚本,也不是写 SQL 语句,而是用无代码开发平台——Zion。
“我选 Zion,不仅仅是拖拉拽,而是它能盘活本地数十万条 Excel 数据。” —— 幸伟恒(Ryan)
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他在创业路上选择与Zion同行的底层逻辑。
用无人愿意做的事,打开真正的市场
发电、水泥、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数据,成千上万条双碳政策通知,碳减排与绿色金融项目案例——这些信息所有人都知道“重要”,却鲜有人系统地将其产品化、可视化、可调用。
Ryan 深入感知了这一真实需求,也切身体验到行业数字化的痛点:数据分散、信息不对称、传导效率低。
于是,他于2022年创办了广州探碳科技,次年获得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常规赛优胜奖。秉承“合规尽善,科技增效,贴近用户,创想互联,务实双碳”的产品理念,公司目标是做一个真正“读得懂数据、跟得上政策、服务得了企业”的双碳行业一站式查询平台。
而这五款产品,就是他三年实践的成果:
✥ 探碳网(发电行业碳排放数据产品)
✥ 探碳网(材料行业碳排放数据产品)
✥ 探碳绿企通(碳减排项目案例数据库)
✥ 探碳政策通(全国双碳政策通知数据库)
✥ 探碳绿融通(绿色金融项目案例数据库)
其中两款,已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正式上线交易。
不仅是无代码,更是懂业务的“数字搭档”
在许多人眼中,Zion 不过是一个“可拖拉拽组件的无代码开发平台”;但对 Ryan 而言,它更像是一个能理解行业场景的开发合伙人。
“它的数据库既能用 Excel 导入导出,又能在前端灵活调用N条数据。”
Zion 所实现的远不止上传一个表格,它支持:
✥ 每分钟处理10万行以上,支持千万级数据导入
✥ 配置 API、行为流、权限,快速打通企业系统
✥ 内嵌 AI 模型能力,数据即知识库,直接调用智能分析
Zion 的“数据处理能力”是真正可商用、可落地的,它不是玩具,而是一个能把文档做成资产的工具。
AI 驱动下的智能双碳平台
数据只是第一步,Ryan 真正的目标,是让数据会“说话”。在他的系统中,AI 已经开始实打实地服务于日常业务:
✥ 查询碳减排案例时,AI 自动做节能技术推荐与应用场景补充;
✥ 双碳政策多角度解读、要点提取、匹配各区域专属语料库;
✥ AI 判断企业绿色金融项目中是否存在风险项或不合规趋势。
而所有这一切,依靠 Zion 内置的行为流与提示词配置即可实现。
“接入 DeepSeek-R1 + Zion知识库 + Prompt 配置,就能完整跑通一个双碳项目案例的智能分析。”
这不再是想象,而是行业AI落地的现实路径。
Zion 的可落地性,远超预期
我们问他,你有没有推荐 Zion 给身边人?
“碳圈内分享过,也得到了一些行业朋友的关注,不少人以为我们有技术背景。”
这其实很真实。他的应用场景太垂直了,做“碳排放政策分析 + 数据治理 + AI”这种重应用,确实不是轻量玩家能上手的。
但这也恰恰证明了:Zion 是唯一能帮他撑住这个重应用的工具。
它不是为了“搭个网页”,而是可以承载:
✥ 大规模政策数据的存储与调用
✥ 碳排放企业特性信息模型优化
✥ 政府/金融/企业三方碳数据融合
✥ AI 接入带来的无代码问答与分析能力
这才是一个平台的真正“含金量”。
✍️ 编者后记
Ryan 不是开发者,但他成了用数据和AI赚钱的人。
他没有靠融资,也没有雇产品经理,但他构建出能交易、能分析、能复用的行业知识系统,服务于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
Zion 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非常明确:
✥ 是一个稳得住数据的数据库
✥ 是一个能开口说话的知识仓库
✥ 是一个低门槛却高容量的行业开发工具
当下,AI 和无代码被谈论得很多,但最能说明问题的,永远是落地的真实案例。
而 Ryan,就是那个“靠自己,也能把泛行业做出精度”的真实人。
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发掘更多像他这样的“工具驱动型创业者”,他们正在构建不靠技术背景、重金打造,只靠行业 KnowHow、业务理解的新一代产品力。
从“非技术人”到“数据产品开发者”
用无人愿意做的事,打开真正的市场
不仅是无代码,更是懂业务的“数字搭档”
AI 驱动下的智能双碳平台
Zion 的可落地性,远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