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on无代码开发平台,可以快速灵活搭建网站、微信小程序。
首页
博客
主题
开始搭建
返回

Bubble vs Zion:我在无代码平台构建 AI 应用的真实体验

作为一个没有深度技术背景的创业者,我从 Bubble 到 Zion 的转变,像是从“能跑起来”到“能真正跑远”的升级。
2025/09/05
发布
大约需要
5分钟
阅读
Enzo
社会学和传播学学者,现任函子科技产品经理。负责Zion无代码平台登陆系统、免费/付费订阅等功能模块。
Zion 无代码应用开发平台

初次遇见 Bubble:创业的起点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尝试独立做一个产品时,几乎没有后端开发经验。那时候,我接触到的第一个无代码平台就是 Bubble。它让我用拖拽的方式设计界面,用内置数据库保存数据,用Workflow来搭建业务逻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解放:我可以在没有技术合伙人的情况下,自己把一个 MVP 做出来并上线。

不过,当用户量逐渐增多、数据规模越来越大时,我开始意识到 Bubble 的局限。比如,当我想导入上万条用户数据时,系统运行得非常吃力,有时候光是批量更新一万条数据就需要一分钟以上。更别提复杂的后端逻辑了,工作流界面一旦复杂起来,我几乎分不清哪些条件对应哪些操作。Bubble 对我来说,就像一辆小轿车,在城市里代步没问题,但要拉货上山,就力不从心了。



遇见 Zion:为 AI 而生的新选择

去年,我听说了一个叫 Zion 的无代码平台,宣传点是“可视化全栈 + AI Agent 支持”。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以为它只是 Bubble 的一个替代品。但真正试用之后,我才发现它更像是专门为 AI 应用开发数据密集型场景 打造的新一代平台。

我第一次测试,是把一个 Bubble 上跑得很慢的数据导入任务搬到 Zion。结果让我震惊:10 万条数据只花了 20 秒就导入完成,批量更新也只要 5 秒。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平台在性能上的优化完全是另一个级别。

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 AI Agent 搭建器。在 Bubble 上,如果我想做一个智能客服机器人,需要接第三方 API,自己处理数据交互,过程繁琐到让我几次想放弃。而在 Zion,我直接用可视化的方式配置一个 Agent,它就能读数据库、调用 API,还能根据业务逻辑自动回复客户。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突然多了一个技术团队,因为Zion相当于内置了Coze这样的AI智能体搭建平台。



从 MVP 到商业化:Zion 的优势逐渐显现

当我真正想把产品商业化时,支付和多端部署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Bubble 在 Web 端表现不错,但要上线移动端或者国内的小程序市场,就必须依赖第三方服务,而且支付对接复杂得让我头大。

Zion 在这方面的体验要顺畅得多。它支持一键接入微信支付、支付宝、Stripe 等常用支付方式,还能直接发布到 Web 和微信小程序。对我这种既想做国际用户、又想兼顾国内市场的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惊喜。

成本上,我也更喜欢 Zion 的计费模式。Bubble 的 Workload Unit(WU)让我很难预估费用,应用规模化后经常超预算。而 Zion 的 CRU 模式更直观,资源消耗清晰可见,让我更容易规划长期投入。



我的结论:Bubble vs Zion,如何选择?

如果你和几年前的我一样,刚起步想快速做一个 Web 应用原型,Bubble 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的插件和模板生态庞大,可以帮助你迅速搭建原型并验证想法。

但如果你和现在的我一样,已经走到需要 处理更复杂的数据、集成 AI 能力、甚至要快速商业化 的阶段,那么 Zion 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它在性能、后端逻辑和 AI 集成上的优势,会让你的应用更快、更稳,也更容易跑通商业化。



最后

作为一个没有深度技术背景的创业者,我从 Bubble 到 Zion 的转变,像是从“能跑起来”到“能真正跑远”的升级。

所以,如果你正在评估无代码平台,我的建议是:

👉 试试 Zion,它可能会成为你打造下一个商业化 AI 应用的最佳搭档。

目录

初次遇见 Bubble:创业的起点

遇见 Zion:为 AI 而生的新选择

从 MVP 到商业化:Zion 的优势逐渐显现

我的结论:Bubble vs Zion,如何选择?


相关阅读
产品
AI 应用
价格
海外版
资源
帮助文档
教学视频
案例库
博客
生态
社区交流
找人定制
教育优惠
推广我们
关于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奇绩创坛
HelpLook AI知识库
AI工具集
AI Logo 生成器
明道云
AI 神器集